张瑞图

铁笔破阵 奇逸惊鸿 张瑞图《西园雅图集轴》书法赏析

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明清书法藏品中,张瑞图于崇祯元年(1628)创作的行书《西园雅图集轴》堪称晚明书风的标杆之作。这幅纸本行书纵240厘米、横74厘米,以磅礴气势与革新笔法,将“西园雅集”的文人雅韵与书家的艺术锋芒完美融合,成为后世研究晚明书法变革的重要范本。

雅图 西园 张瑞图 奇逸 西园雅图 2025-10-29 17:51  3

金笺凝墨见风骨:张瑞图《书韩愈山石诗轴》赏析

在晚明书法革新的浪潮中,张瑞图以其“奇逸险绝”的书风独树一帜,打破了晋唐以来的传统范式。常州市博物馆藏《书韩愈山石诗轴》,便是其艺术成熟期的经典之作——金笺为纸,行书为体,笔墨间既有韩愈诗文的沉雄气象,更见张瑞图“狂放不群”的艺术个性,历经近四百年风雨,依旧熠

韩愈 张瑞图 诗轴 金笺 韩愈山石 2025-10-29 17:51  2

醉笔狂歌,墨洒八仙:张瑞图《草书饮中八仙歌》卷赏析

晚明书法坛上,张瑞图以“奇崛险劲”的草书独辟蹊径,与董其昌等并称“明末四家”。其作于天启七年(1627年)的《草书饮中八仙歌》卷,是五十八岁盛年的扛鼎之作——洒金纸本上,笔墨如奔雷掣电,将杜甫诗中八位酒仙的疏狂意气与书家自身的放达情怀融为一体,成为晚明草书“尚

八仙 草书 张瑞图 饮中八仙 醉笔 2025-10-29 07:34  2

笔锋破尘,墨寄桃源:张瑞图《桃源洞口诗册卷》赏析

晚明书法革新的浪潮中,张瑞图以“奇崛侧锋”独辟蹊径,与董其昌的温润圆融形成鲜明对比,成为“明末四家”中最具反叛精神的书家。他作于天启七年(1627)的《桃源洞口诗册卷》,以绫本为纸、草书为体,既是其艺术成熟期的代表作,更是书家借笔墨寄寓避世情怀的心灵独白。这幅

洞口 张瑞图 诗册 桃源洞口 洞口诗册 2025-10-29 07:33  2

铁笔破阵,奇崛惊鸿 张瑞图草书《后赤壁赋册》(台北故宫本)赏析

晚明书坛,张瑞图以“离经叛道”的笔法杀出一片新天地,与董其昌、邢侗、米万钟并称“明末四家”。他作于天启七年(1627)的《草书后赤壁赋册》,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,纸本草书材质,每开29.3×15厘米,共十五开二十九幅,是其艺术成熟期的巅峰之作。这幅作品以苏轼千古

台北 草书 赤壁赋 张瑞图 张瑞图草书 2025-10-29 07:33  1

笔逐仙踪,墨涌狂澜:张瑞图《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册》赏析

晚明书法革新浪潮中,张瑞图以“奇崛险劲”的笔风破茧而出,与董其昌等并称“明末四家”。他作于天启七年(1627)的《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册》,现藏于荣宝斋,纸本行草书体,共14开,每开25.7×30.5厘米,是书家晚年的扛鼎之作。这幅作品以李白千古名篇为蓝本,

梦游 张瑞图 天姥 诗册 李白梦游 2025-10-29 07:33  1

笔舞琴音,墨韵天成——张瑞图《草书何景明听琴篇卷》赏析

晚明书法革新的星空中,张瑞图以“奇逸”书风独树一帜,其天启乙丑年(1625)所书《草书何景明听琴篇卷》,是其前期风格的典型代表作。这幅24×501cm的绢本草书现藏于江苏省美术馆,以明代诗人何景明《听琴篇》为内容,笔墨清健爽利,翻转轻快,打破了其惯常的拗折迟涩

草书 琴音 何景明 张瑞图 猗兰 2025-10-28 07:49  2

笔落惊风雨,评诗见精神——张瑞图《诗评》卷行草赏析

晚明书法革新的浪潮中,张瑞图以“奇崛险绝”的书风独辟蹊径,与董其昌等并称“晚明四家”。其天启甲子年(1624)所书《诗评》卷,以红金笺纸为载体,行草相间,笔墨雄健,既是书法艺术的珍品,亦是文学评论的妙章。这幅32.5×482cm的长卷现藏于保定一杭艺术馆,将诗

诗评 幽燕 张瑞图 魏武帝 行草赏析 2025-10-28 07:49  2

奇崛险绝,笔挟风雷——张瑞图《行草书杜甫诗册》赏析

明代书法史上,张瑞图以其“奇逸”书风独树一帜,与董其昌、邢侗、米万钟并称“晚明四家”。其天启四年(1624)所书《行草书杜甫诗册》,现藏于朵云轩,是其中年时期的代表作。这幅作品以杜甫四首律诗为内容,笔墨酣畅,体势奇崛,既见魏晋风骨,又具个人独创,堪称晚明书法革

行草书 杜甫诗 风雷 张瑞图 行草书杜甫诗 2025-10-28 07:49  2